近几年来国内逐渐流行“老国货复兴”,许多老国货都纷纷崛起。
然而张小泉,这家曾经获得过乾隆御笔亲题的四百年老字号,却不断陷入负面新闻的舆论中。
先是天价菜刀不能拍蒜,拍蒜就会断刀,然后又陷入大规模刷单丑闻,之后总经理采访崇洋媚外,否定传统,教育消费者要学米其林用刀。
一个连自家产品和传统都否定的高层领导,怎么能经营好企业呢?果不其然2023年年底股权被冻结。
现在又爆出大雷,张小泉集团及法人等被执行31.3亿,这个傲慢许久的老字号,怕是终于要低下头了!
品牌信任的崩塌
老百姓对于张小泉这个品牌的信任危机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。
早在2022年,一场“拍蒜断刀”的风波成为导火索,一名消费者在使用张小泉菜刀拍蒜时刀身断裂。
质疑张小泉刀的质量,而公司客服却回应“菜刀不能拍蒜”,总经理更抛出“中国人切菜方法错误”的惊人言论。
这一表态不仅未能平息争议,反而点燃了公众怒火,被视为对消费者习惯的轻视和对自身产品质量的推卸,曾经“锋利耐用”的品牌标签,在这一刻蒙上阴影。
此后负面事件接连发生,刷单行为被监管部门查处,暴露出企业在营销上的急功近利,股权冻结、债务危机接踵而至,进一步动摇了市场信心。
消费者的不满从产品质量延伸至对企业态度的失望,而投资者也用脚投票——张小泉股价自2021年上市以来暴跌55%,市值蒸发32亿元。
曾经的“剪刀第一股”光环褪去,增收乏力的现实让品牌陷入恶性循环,试图“教育”消费者而非反思自身,张小泉最终被市场狠狠“教育”了一课。
资本扩张与家族治理
张小泉的财务危机,表面上是债务数字的堆积,实则源于控股股东的资本运作失控与家族式管理的深层弊端。
其间接控股股东富春控股集团,自2010年起开启激进扩张之路,大手笔投入物流、房地产等非主业领域。
然而这些投资大多以失败告终,资金链断裂的后果迅速波及张小泉集团。
公开信息显示,富春控股的法定代表人张国标,正是张小泉集团法定代表人张樟生的哥哥。
张小泉集团多次为富春控股的融资提供担保,金额高达44.86亿元,当富春控股无力偿债时,违约风险如滚雪球般传导至张小泉,导致其深陷债务漩涡。
家族式管理则是另一大隐患,张氏兄弟掌控企业命脉,2024年5月,张国标之子张新程接任董事长,张樟生之子张新尧被任命为副总经理。
这种内部交棒虽意在稳定,却暴露出决策机制僵化的问题,专家指出,家族企业往往缺乏外部监督与专业化管理,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难以灵活应对。
张小泉集团不仅未能摆脱富春控股的拖累,反而因过度担保和资源倾斜,将自身推向绝境。
债务危机的背后
2025年3月28日,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将张小泉集团及张樟生等人列为被执行人,执行金额高达31.3亿元。
紧接着4月1日,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新增两起执行案件,标的合计4723.68万元。
截至目前,其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达39.05亿元,而张樟生个人被执行金额更高达42.81亿元。
更为严峻的是,根据上市公司公告,张小泉集团债务逾期本金超6.38亿元,担保违约尚未代偿本金达49.21亿元,总额超过59亿元。
这一系列数字,宛如冰山一角,揭示了企业资金链的彻底崩塌。
与此同时,张樟生与张国标双双被限制高消费,张小泉集团持有的1750万股上市公司股权被冻结,占总股本的48.72%。
面对外界质疑,张小泉股份紧急回应,强调与控股股东在财务、业务上的独立性,试图稳定股价。
然而市场并未买账,自3月25日起,股价持续下跌,4月1日区间跌幅超13%,市值大幅缩水,债务危机的表象之下,是企业信誉与市场信心的双重流失。
重整能否带来新生?
面对愈演愈烈的危机,3月25日,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对富春控股集团启动预重整程序,这一举措被视为“弃车保帅”,旨在通过债务重组切割风险,避免进一步拖累上市公司。
若重整成功,引入新的投资方或许能优化债务结构,为张小泉争取喘息之机;但若失败,富春控股持有的张小泉股份可能被处置,控制权变更的风险随之而来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24年家族二代接班后,张小泉曾展现过一丝曙光。去年前三季度,公司业绩增长超八成,显示主业仍有潜力。
然而底层债务危机的爆发迅速掩盖了这一亮点,张小泉若想真正走出困境,不仅需解决控股股东的债务包袱,还需重建品牌信任、重塑市场竞争力。
老字号的传承与资本运作的博弈,将决定其能否迎来新生。
老国货何去何从?
张小泉的兴衰,其实是老字号企业的缩影,像天津狗不理包子,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。
狗不理包子作为天津百年老字号,曾凭借皮薄馅大、口感鲜香的独特魅力,从清朝街头小摊成长为全国知名品牌。
然而这块金字招牌在现代市场中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,最终从辉煌走向没落。
危机始于2005年张彦森接手狗不理集团后的改革。他试图通过提价走高端路线,将包子单价从几元推至几十甚至上百元,推出礼盒装以吸引高消费人群。
这一策略背离了包子作为平民美食的本质,高价并未带来品质与服务的提升,反而让消费者感到“贵得离谱”。
馅料油腻、口味老旧、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频现,疏远了传统顾客群,品牌口碑逐渐下滑。
2020年王府井店事件成为导火索,一名自媒体博主曝光该店包子质量差、服务恶劣,视频引发热议,而狗不理官方强硬回应甚至威胁报警,彻底点燃公众不满情绪。
“店大欺客”的印象深入人心,负面舆论如雪球般滚大,加速了品牌崩盘,此后全国门店接连关闭,集团退出新三板,狗不理的辉煌一去不复返。
参考资料:张小泉集团,成了老赖 蓝鲸新闻
张小泉回应“股东被执行超31亿”称未受影响!屡陷断刀风波 南方都市报